
为深化为民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,加快社工队伍专业化进程,胡家庙街道通过系统化培育机制、持续性专业赋能和多元化实践平台,构建起“学习—实践—创新”的社工能力提升体系,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。
系统培训为社工成长“架梯子”
街道针对社工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,推出“精准培训+结对共学”组合拳。3月,街道邀请持高级证社工开设专题课,围绕高效学习、考试重点、答题技巧等,为80余名备考人员划重点、解难题。同时,支持各社区组建“老带新”学习小组,由持证社工“一对一”辅导新人。每周固定时间,大家聚在一起模拟答题,老社工手把手教新人如何调解矛盾、策划项目,以“传帮带”的良性循环,促进社工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。
经验共享让社区工作有“参考书”
社区工作千头万绪,如何少走弯路?街道创新搭建“青蓝论坛——社区说”平台,通过主题演讲、现场答题、专业点评,社区工作者在互动学习场景中实现思维碰撞。首期活动上,6名社区工作者登台,围绕基层治理、活动策划、“嵌入式”服务等主题展开深度交流。现场还设置“答题挑战”环节,参加者随机抽取社区治理难题即时解答。这种讲干货、考实招的交流方式,既让优秀经验“传得开”,也让社工们在互动中提高了应变能力,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
实践锻炼把学习成果“用起来”
学得好不如用得好。街道依托社工学院实践阵地,带领社工走出办公室,前往优秀机构实地研学。5月23日,20余名社工走进西安市联众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开展研学活动。老师针对项目策划与个案、小组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,依照真实案例,解答参训人员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惑,并结合社区工作特点,引导学员找到合适的项目方向,形成初步项目规划。实训达到“带着问题来,拿着方案走”的目标,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有效转化。
通过系统培训、经验交流、实践创新“三步走”,胡家庙街道的社工队伍逐渐从“经验型”转向“专业型”。下一步,街道计划扩大培训覆盖面,让更多社工掌握心理疏导、资源链接等技能,真正成为居民身边的“贴心人”和社区治理的“多面手”。

